這2國官員同時接受兩岸政府培訓 背後耐人尋味


兩岸

2024-01-13 05:55:00

為開拓官員的視野同時「師夷之長技」,過去大陸經常會派遣官員赴海外學習,地點主要是新加坡和美國。1992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替國企長峰科技工業集團一批高管提供短期培訓,揭開了中共官員前往新加坡接受培訓的序幕。

南洋理工大學的「中國官員培訓項目」俗稱「市長班」,其官網介紹,迄今為止,已經有1萬7000多位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的中高級政府官員和企業界人士從高級培訓項目結業。

2023年開始的斯里蘭卡總理府高級官員培訓班,10月舉辦第一期、12月就舉辦第二期,進度飛快。圖/取自「雲南外事」微信公眾號

大陸幹部赴海外培訓 新加坡列首選

根據大陸前國家副主席、2007年至2012年擔任中共中組部長的李源潮說法,「我們把新加坡作為領導幹部海外培訓首選,不僅是因為新加坡和中國有良好的關係,新加坡願意珍惜地幫助中國的發展,幫助中國培訓領導幹部,而且是因為新加坡的發展經驗對中國有特殊的借鑒作用」。

另一個熱門地點是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1998年起,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出資,支持大陸優秀政府高級公務員赴美培訓,又稱為「新世界哈佛高級公務員培訓項目」,此外還有2001年啟動的中國公共管理高級培訓項目、2005年啟動的中國高級衛生行政人員培訓項目。

李源潮本人就是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艾什中心(Ash Center)2002年的學人,相關學員還包含前陝西省長趙正永、前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等。

培訓發展中國家將領 反映政治關係

而近年來,其實很少看到中共官媒或者哈佛、南洋理工大肆宣傳中共官員到海外培訓的情況,相較之下,反而更多露出的消息的是中共開始幫各國政府高官培訓。

官員培訓,相較於眾所周知的共軍軍校對發展中國家軍事將領培訓,雖然不是非常亮眼,但其趨勢也反映了北京與該國的政治關係、「制度自信」以及某些具體領域的合作進展。

例如,2023年下半年,中共首次培訓斯里蘭卡總理府高級官員,短短10月到12月,培訓班就舉辦了兩期,由雲南省外事辦負責,主要培訓斯國官員農業領域議題。至於號稱「巴鐵」的巴基斯坦,則在許多技術官僚領域,都接受北京方面的培訓,例如法官、鐵路工程設計管理官員等等。

非洲部分,2018年與中華民國斷交的非洲國家布吉納法索轉投北京後,2019年就在山東青島舉辦了「布吉納法索中高級外交官研修班」,培訓布國外交官員;此外中非共和國也在大陸參與「中非共和國政府高級官員研修班開班」。

大陸商務部主辦很多發展中國家官員中文培訓,圖為大陸國務院僑辦旗下北京華文學院承辦2023年發展中國家政府官員中文研修班。圖/取自北京華文學院官網

北京對非洲、東南亞國 中文培訓多

北京還幫葛摩群島、剛果(金)、幾內亞、加彭等非洲法語國家的官員進行中文培訓;在非洲英語國家方面則有衣索比亞、波札那、南蘇丹、賴索托、馬拉威、奈及利亞、烏干達、坦尚尼亞等國家外交官員參與此類培訓。至於尚比亞,則早有「尚比亞部級及省市高級官員研討班」。

東南亞的部分,「馬來西亞政府官員高級漢語研修班」目前也已經舉辦四屆;對柬埔寨各領域、各省官員培訓也非常多;至於寮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也舉辦了「高級幹部中文培訓班」,這是從2014年開始與寮國國家政治行政學院合作的案子,迄今培訓的寮國幹部達到900餘人次。

此外,還有「緬甸官員培訓班」、「泰國政府官員中文學習班」、「新加坡政府公務員高級研修班」等機制運行,後者是2016年開辦的,主要是新加坡官員與上海市官員一同參與。

蒙古國是極少數同時接受兩岸政府培訓司法官員的國家。圖為2019年11月法務部司法官學院舉辦蒙古國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第16期始業典禮。圖/取自法務部司法官學院官網

160餘國家地區 6萬官員受陸培訓

其實,大陸培訓其他國家官員的濫觴早在1998年,並沒有與中共官員到海外培訓的熱潮差太久。而大陸到底培訓過多少其他國家官員?2014年大陸國務院新聞辦曾發布白皮書指出,2010年至2012年共舉辦1579期官員研修班,邀請其他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近4萬名官員到大陸研修,內容涉及經濟管理、多邊貿易談判、政治外交、公共行政、職業教育、非政府組織等。

到了2021年,官方再發布白皮書強調,通過實施官員研修研討、技術人員培訓、在職學歷學位教育項目等方式,積極開展援外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涉及政治外交、公共管理、國家發展、農業減貧、醫療衛生、教育科研、文化體育、交通運輸等17個領域共百餘個專業。2013年至2018年共舉辦7000餘期,約20萬名人員受益。

官方的統計顯示,最多培訓的人員來源地,是非洲(45.04%)、其次是亞洲(34.4%)、再者是拉美與加勒比地區(13.52%)。

大陸主要負責援外人力協調的機構是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根據人民網報導,截至2022年底,研修學院共承辦了包括124期部長級研討會在內的2008期「發展中國家官員研修班」,接待來自世界16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萬名官員。這個數字在2011年7月是6193位,前後對照,增長確實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國家官員,其實同時接受兩岸政府的培訓,形成極為特殊的景觀。

例如,對蒙古的司法人員,台北分別自2003年及2006年起,開辦蒙古檢察官、法官司法研習班;北京則在2007年也開辦「蒙古國法官研修班」,此外也有「蒙古國檢察官研修班」的運行。蒙古國的司法體系官員,能夠與台灣建立受訓機制,除了1990年代初期外蒙古民主化過程中,台北方面主動援助醫療及食米、代印傳統蒙文教科書等之外,2000年代初期蒙古檢察總長、最高法院院長都曾在1990年代來台受訓也是原因,更重要的是2002年扁政府宣布放棄對外蒙古的主權聲索,中華民國承認蒙古是獨立國家。

蒙古國法官、檢察官不只來台研修,同時也到大陸研修,圖為2023年蒙古國檢查官研修班在大陸河南開幕。圖/取自「河南省對外援助培訓中心」微信公眾號

增加培訓外國官員 北京累積軟實力

長期是兩岸外交競逐熱點的斐濟,也是同時接受兩岸培訓官員的國家之一。台北每年邀請斐濟政府各層級官員來台參加各項專題研習班、培訓班等,以及「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訓計畫」(PILP);北京同樣是每年向斐濟提供政府獎學金,並為斐培訓高層公務員及各級官員,也有「斐濟高級公務員培訓班」機制。

總的來看,北京近年增加培訓外國官員的趨勢明顯,涵蓋面向與領域極多,愈來愈多國家的政府各部門官員到大陸接受培訓的機制已搭建,儘管短期內對國際局勢可能沒有明顯而立即的差異,但長此以往,這也可能將是北京重要的軟實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