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無人區」正夯 新疆、青海成旅遊新藍海


兩岸

2024-01-22 06:00:00

連續三年的疫情防控措施在2023年解除後,中國大陸的旅遊業快速復甦,從年輕人的「特種兵旅遊」,老年人的「夕陽紅旅行團」,再到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節等,相關話題接連不斷。而最新趨勢是「探險旅遊」興起,一群新中產階級、年輕人愛上了離家一周以上,奔赴荒蕪的「無人區」探險,追求一種自我放逐的感覺,而這也被視為是新疆、青海等地旅遊業的新「藍海」。

大陸年輕人嚮往穿越無人區的探險旅遊。圖/取自後浪研究所

保姆式探險 團費比一般團貴3到4成

據陸媒36氪旗下青年帳號「後浪研究所」報導,近期,大陸新中產階級愛上了探險旅遊,尤其是配套較完善的「保姆式探險」。

報導舉一業者提供的行程為例,耗時7天,讓參加者沿著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克里雅河流域一路向下游行駛,途經沙漠、漢唐遺跡、綠洲、最後的沙漠部落民族「達里雅布依」等,並搭配號稱國家地理科考團的專業研究員團隊帶領,以穿越「死亡之海」為口號作為號召,團費較一般新疆旅遊團貴出3到4成。

一名參與者椰子(化名)分享,大部分團員都是上班族,行程設計完全能滿足他們對沙漠之旅的幻想,又能像「盜墓筆記沙海」一樣,驅車穿梭沙漠。同時,由於地區交通不便,甚至無法導航、缺少通訊,一般旅行團基本上不會來,甚至能體驗沙漠部落民族艱苦的生活環境,讓椰子在結束後驚呼,「這一趟,來得真值」。

為了能到荒漠、雪山等極致之地打卡,遊客不介意受點小罪。圖為一支雪地摩托車隊正在穿越長白山無人區。中新社

小團為主 年輕人為刺激願意受點苦

據相關業者稱,這種旅遊模式,以小團為主,最初目標受眾是對歷史考古有興趣的國家地理雜誌老會員,平時常常乏人問津,但去年卻出現報名人數激增的情況,領隊也相當震驚。

對此,報導引述分析稱,2023年隨著年輕人對旅行體驗感的需求提升,「深度遊」更上一層樓,進一步發展出了「極致遊」,到荒漠、雪山等極致之地打卡,為了充滿刺激和新鮮感的體驗,年輕人們不介意受點小罪。

另一名專門做「極致旅行」的團隊創辦人月月分享,目前,他們已經開發了川西橫斷面山區、藏東冰川、羅布泊無人區等路線,每趟旅行會配備攝影師為團員拍照,在旅程中,渴望鬆弛旅行的打工人,可以選擇一個安靜避世的地方,忘記工作生活中的煩惱徹底躲起來。

大陸最新旅遊趨勢是,去一處避世的遠方,讓自己徹底忘掉生活中的煩惱。圖為位於西藏北部的羌塘自然保護區。新華社

探險產業逆勢成長 成新疆旅遊優勢

據去年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探險產業白皮書」數據顯示,近幾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大陸探險人群和相關產業產值持續成長。2022年,大陸探險人群已達到3.1億人,探險產業總產值為人民幣1.65兆元,年增32.72%。中新社報導稱,探險產業是橫跨文化、旅遊和運動的綜合產業,近年來,全球探險產業逆勢成長,速率遠超越其他產業。

中國探險協會主席韓勃表示,探險能夠幫助每個人發現自己特立獨行、挑戰極限、堅韌不拔的另一面。他建議,隨著產業發展,大陸應建立探險和旅遊融合發展專家智庫,講好中國探險故事;其次展開探險景區、公園和精品線路等項目的策畫,加強探險旅遊品牌打造。他並舉例,新疆等地是大陸探險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有很大的發展優勢。

新疆旅遊協會特種旅遊分會榮譽主席王鐵男說,有著高聳的山脈、純淨的冰川、一望無際的荒漠戈壁,和雅丹風蝕地形。近年來,以探險探尋為主的特種旅遊,逐漸成為新疆新興的旅遊形式。

上海最躁現場文化傳播公司創始人董海偉,長期帶領北京徒步愛好者到新疆羅布人村寨景區等地體驗當地特色民俗,該地集合了沙漠、塔里木河以及游移湖泊、原始胡楊林等景觀,他認為,比起大眾遊客來說,探險愛好者更注重深度體驗以及與環境互動對話的內容。

大陸無人區探險最大的挑戰是缺乏專業化的培訓和認證系統,圖為一群野氂牛正在穿行新疆庫木庫里沙漠。新華社

缺專業培訓認證 可持續性最大挑戰

除了新疆以外,近年來諸如青海的可可西里無人區開放遊客進出,也帶動了當地旅遊產業發展,去年甚至有一隻「被投餵成網紅」的野狼在社交平台上快速走紅,引發話題。另一方面,今年中,新疆哈密市舉辦首屆探險旅遊發展大會暨中國探險家大會期間,哈密就聯合了江西省新余市,雲南省昆明市、昭通市及怒江州,甘肅省酒泉市,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等18地成立探險旅遊聯盟,以助推相關產業發展。

對行業的可持續性,中國探險協會首席培訓師杜雷說,目前最大的挑戰是缺乏專業化的培訓和認證系統。他認為,應盡快制定探險旅遊產業標準,聯合更多領域讓探險旅遊的從業者盡快系統化、規範化,形成合法合規、安全與服務並舉的優質探險生態,探險旅遊產業才能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