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地鐵一直是中國大陸進步的一大象徵。然而就在總負債高達人民幣6.14兆元(約新台幣27.63兆元)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宣布,6月15日起京廣高鐵武廣段等4條高鐵票價將調整後,大陸輿論發現,中國絕大多數城市的地鐵也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這讓不少大陸民眾擔心,平日搭乘的地鐵,票價是不是也要漲了?
至2023年底 59城市軌道交通路線338條
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日前公布的「城市軌道交通2023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截至2023年底,中國大陸共有59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營運路線338條,運營線路總長度達1萬1224.54公里。其中,地鐵運營線路8543.11公里,占比76.11%。
統計顯示,2023年大陸城市軌道交通完成客運量294.66億人次,軌道交通對於廣大城市居民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上海、廣州、深圳2023年完成的客運量都超過30億人次,上海日均客運總量更高達1005.23萬人次。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麼多人搭乘地鐵,地鐵公司一定賺得「盆滿缽滿」?事實卻是,中國大陸絕大部分的地鐵都是虧損的,而且越開越賠錢。
深圳地鐵獲利腰斬 廣州、武漢收益也減
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新媒體《界面新聞》報導,在59個已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中,有29個城市的地鐵有相關財務資訊可查詢。從中分析,北京地鐵是中國最賺錢的地鐵公司,2023年淨利人民幣24億元(約新台幣108億元),其次是成都軌道交通,淨利人民幣8.3億元。
北京地鐵是全中國最賺錢的地鐵公司,2023年淨利人民幣24億元,但來自政府的財政補貼就高達253億元。新華社
深圳地鐵2023年的客運量雖高達27.11億人次,日均客運量達742.77萬人次,但深圳地鐵去年獲利卻明顯下滑。2022年深圳地鐵淨利有人民幣10.4億元,2023年卻只剩5.5億元,獲利近乎腰斬。分析指出,深圳地鐵去年利息費用增加人民幣6.6億元,投資收益減少約20億元,一定程度影響了財務狀況。
廣州地鐵2023年客運總量達31.34億人次,日均客運量858.67萬人次,但去年淨利同樣大減人民幣8.2億元,最終淨利僅約2000萬元。主要原因是政府補助等其他收益減少了9.58億元,資產處分收益減少了14.84億元。
武漢地鐵儘管日均客運量超過300萬人次,但2023年營收和獲利卻雙雙下降,營收減少人民幣34.6億元,淨利大減15.3億元,導致其去年淨利不到4000萬元。分析財報發現,主要是因「資源開發收入」大跌,由人民幣62億元降至1.78億元。
房地產持續低迷 衝擊地鐵公司財務
地鐵公司的資源開發一般是房地產,這顯示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也開始衝擊地鐵公司的財務。
從這29個城市的情況來看,大陸地鐵公司去年營運基本都是「增收不增利」。29家地鐵公司中,有25家營收成長,卻有17家利潤下滑,利潤上漲的公司增加值都不到人民幣2億元。
為什麼這麼多人搭乘,地鐵公司還會虧這麼大?東莞新陽國際調查報告指出,以深圳為例。從「深圳市城市軌道運輸20號第一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可以看出,深圳地鐵8.43公里造價高達人民幣125.16億元,平均每公里將近人民幣15億元(約新台幣67.5億元)。
低票價政策無法損益平衡 需靠補貼
那麼深圳地鐵票價多少呢?人民幣2元至11元。這樣的票價要想收回前期投入成本和維持後續日常營運無疑是天方夜譚。由於官方長期執行低票價政策,中國絕大部分地鐵都無法透過經營實現損益平衡,而必須依賴地方政府提供大量的補貼。
界面新聞統計29個城市的地鐵財報發現,有21家的「其他收益」上漲,所謂「其他收益」基本上就是政府的各種補助。光是這29家地鐵公司2023年獲得的政府補助總計就達人民幣1000億元左右。北京地鐵號稱是中國最賺錢的地鐵公司,但其獲得的補貼額也是全國第一,2023年至少獲得人民幣253億元的補貼。
青島地鐵、蘇州地鐵、重慶軌道運輸、寧波軌道運輸獲得的政府補貼也在人民幣75億元以上,成都軌道交通獲得約70億元,鄭州地鐵、濟南軌道交通、南京地鐵的政府補貼在50億元以上。
地鐵一營運 平均每公里賠人民幣16.82元
「城市軌道交通2023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指出,2023年大陸全國軌道交通平均每公里營運收入為人民幣17.61元,年比減少1.71元,平均每人次公里營運收入0.92元,年比減少0.63元。但平均每公里的營運成本為人民幣34.43元,年比增加3.36元,平均每人次公里營運成本1.74元,年比減少0.45元。
也就是,去年大陸全國軌道交通只要一開通,平均每公里就要賠人民幣16.82元。而在現有地鐵已無法靠營運自行實現財務平衡下,截至2023年底,中國大陸還有45個城市有城市軌道交通在建,在建線路總規模達5671.65公里。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指出,目前中國軌道交通的平均運營收支比僅64.23%,收入難以覆蓋成本的局面仍未徹底改觀,需積極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儘管絕大多數地鐵都是虧本營運,大陸各地仍不斷在蓋新地鐵。圖為山東濟南興建中的地鐵4號線。新華社
各地瘋建地鐵會不會最終淪為地方政府另一個大錢坑?時代周報的評論稱,但說到底,地鐵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本身雖然不能盈利,卻可以便利市民出行,甚至提升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但在當前土地財政不再,地方政府稅收隨著經濟增長放緩而減少,地鐵長期低的票價還能持續多久,已成了不少民眾心中的懸念。